在什麼都不懂,最早開始接觸重量訓練的時候
我心中只有一個觀念
就是重量等於一切
於是只想著如何去增加重量,因為深深認為只有重量越重,我的運動表現才會越好
於是不知道怎麼核心出力,不知道呼吸,不知道正確肌肉發力的我
練的渾身是傷,一下膝蓋痛,一下腰痛,一下手腕痛,一下肩膀痛
運氣不錯的是,多數都是休養一陣子就好的關節肌腱炎
沒有太嚴重的傷
後來開始進入到教練這個工作領域,遇到很多厲害的教練
以及上了證照,研習等課程
才慢慢了解到正確的肌肉發力技巧
於是開始去下降我的重量,追求更好的技巧以及肌肉感受度
這個時候,肌肉的質量開始上升,核心穩定度也越來越好
也開始避免去用不正確的肌肉代償,訓練完的不適感開始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更好更穩定的進步
然後
我慢慢發現我一直以來追求的重量,也開始突破了
回到標題
到底是大重量比較好,還是輕重量追求肌肉感受度比較好呢?
其實,大重量的優點,在於能夠有效地徵招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運動
一個跳躍動作一般人大約0.2~0.4秒鐘會完成
而頂尖的選手則是會在0.1~0.2秒鐘內完成一個跳躍動作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招募到越多的運動單位,你的爆發力就會越好
再來就是越大的重量越容易叫出快縮肌纖維出來運動
對於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快縮肌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看起來大重量似乎是一定要有的訓練?
問題來了,何謂大重量?對於一個新手來說,50公斤可能就是一個大重量了
但是對一個老手來說,可能100公斤以上才算是大重量
再來就是結締組織的強化是需要時間的
肌肉的強化與恢復可能只需要數天,然而結締組織的強化時間可能是肌肉的好幾倍
脆弱的結締組織不但容易造成受傷的風險提高,還會因為穩定性不好
導致肌力發展受限
所以每個人一開始,都應該先從輕重量追求肌肉感受度為一開始的目標
同時也讓自己了解身體每一個肌肉部位收縮的感覺
未來在追求大重量的時候才不會都是用到不正確的肌肉代償
導致重量雖然有,但是卻全身傷,以及沒有辦法轉換成良好的運動表現
再來就是正確核心以及肌肉發力技巧也都是必須要用輕重量慢動作慢慢去感受練習的
所以,兩者都必須
也就是說當你的發力動作控制越來越好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追求大重量了
看更多爆發力訓練教學,點進我的IG andykyo32
https://www.instagram.com/andykyo32
#大重量 #輕重量 #爆發力 #一對一私人訓練
跳躍力聖經 Vertical Training Society